9月15日-16日,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大学国际会议中心中大报告厅举行。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陆现彩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
陆现彩教授致辞
本次论坛自筹备初期就得到表生地球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师生们的关注与支持。本次论坛共邀请了来自南京大学的鲍惠铭教授、南京大学的朱嘉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的王玉军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章炎麟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邢鹏研究员、河海大学的刘瑾教授做特邀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评价、边坡生态防护机理及应用、湖泊沉积物甲烷汇与潜力提升、大气气溶胶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其最新进展、辐射调控技术与冰川冻土保护初探等领域。
会议现场盛况
本次论坛共有15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做口头报告,涉及了水文、地质工程、同位素、地球化学四个学科大类。水文方面,邱文杰、宋亚霖、尹子悦、胡锦飞同学分别就砂岩铀矿CO2+O2地浸采铀多场耦合溶浸机理与调控研究进展、微生物活动与地球物理信号响应关系研究、基于氮素反应运移过程的水-环境-农业关联系统数值模拟与优化调控、城市河流内部温室气体排放及其内部代谢规律的研究做了相关报告;地质工程方面,胡慧聪、姜一梅两位同学分别对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技术强化生物炭固定铅的效果及机理研究、废弃物基层状双金属氢氧华文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等工程学相关内容做了深入探讨;同位素方面,王海洋同学介绍了硫酸盐叁氧同位素组成见证5.7亿年前海洋的氧化、仝凤台工程师做了“Triple Oxygen Isotopic Geochemical Behaviors of Silicate Weathering”的相关报告;地球化学方面,王敬朝同学介绍了方解石对磷酸根吸附机制的固体核磁共振谱、袁彦同学介绍了现代海洋环境中U(IV)显著参与碳酸钙成岩、郭超同学介绍了地质样品中镉同位素的高精度分析方法、刘宇童同学介绍了用于描述及预测岩溶区土壤As(Ⅴ)吸附的多表面络合模型、郑健帆同学介绍了西太平洋表层沉积物铀系核素Pa-Th分析与元素通量研究、徐哲文同学介绍了蒸发作用对河水锂同位素的影响。学生们跨越不同领域方向的精彩报告获得了专家教授们的高度肯定和赞扬并引起激烈的交流讨论。
本次论坛还邀请了国家特聘专家、南京大学鲍惠铭教授做了“文如其人,人随其文”的专题报告,鲍老师的报告从其自身出发告知同学们如何撰写科技论文、训练科学思维、如何取长补短、如何区分论文重要性、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解决了大多数同学写论文的困惑,为同学们指明方向,提供了帮助,同学们都受益不浅。
鲍惠铭教授报告现场
本次论坛主办方还为参会师生提供了加拿大著名水文地质学家杰里弗麦克唐纳教授专门为青年学者撰写的《“研”磨计--给青年学者的17条建议》,旨在为青年学生、学者提供科研学习的指引,并希望给实验室的研究生同学们指导和启发,鼓励大家在自己的方向上努力探索,砥砺前行。